望江縣太慈鎮桃嶺村地處武昌湖畔的平原丘陵地帶,并沒有什么崇山峻嶺,卻因嶺而得名——這源于當地人對曾經的“桃花嶺”的深刻記憶,那里曾經密植桃樹,桃花盛開時,整個山嶺一片桃紅。如今,桃嶺村廣泛種植苗木花卉,整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,讓“盆景”變風景。近年來,桃嶺村先后榮獲國家級森林村莊、省級美麗鄉村建設重點示范村、省級生態村、省級文明村等稱號。
望江縣太慈鎮桃嶺村新貌。 通訊員 徐昌壽 攝
桃嶺村的好“顏值”,不僅為當地群眾的美好生活提供了觀感上的享受,還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。近些年該村辦起了20家農家樂,年接待游客接近5萬人次,人均收入超過1.3萬元。
組織發力 美麗的驅動
無論是“盆景”,還是風景,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打造成功的。
昔日的桃嶺村集體經濟薄弱,基礎設施建設落后。為改變這一狀況,近年來,該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,帶領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經濟,推進基礎設施建設,村容村貌煥然一新。在桃嶺村榮譽室中,其中有一塊前不久才掛上去的獎牌,上面赫然寫著“安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”。
“堅持黨建引領,弘揚依靠群眾優良傳統,才能辦成群眾關注期盼的好事實事。”桃嶺村村委會主任余結飛說,在桃嶺村,基層黨組織牽頭,采取包括協商議事會議等多種形式,傾聽群眾意見、發動群眾參與,在桃嶺村變美的過程中,已經成為常態。
前不久,桃嶺村6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施工期間,施工方與村民之間產生了一些分歧。分歧源于一段壩頂路高度,這一爭議路段總長400余米,是村民生產生活的必經路,更是五九圩防汛的重要關口。分歧在于:老百姓要求路基高度不低于原壩頂高度,提升防汛能力;而施工方認為水泥硬化后可以達到原始高度,土方增量導致成本大幅增加。
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是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。為了讓雙方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,保障工程順利施工,桃嶺村黨總支牽頭召開了協商議事會議,并邀請鎮里的公路站、水利站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專業指導。經協商決定加厚路基,新增土方由施工方承擔。
此外,該村還在各村民組建立了黨支部,在自然村莊,也就是屋場,建立了村民理事會。黨支部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理事會發揮“五老”和鄉賢群體的協調工作能力,密切了干群關系,凝聚了干事創業向心力。
基礎提升 美麗的建設
有了干群一心,有了干事熱情,讓“盆景”生根于桃花嶺,并多點開花成為風景,也就不是什么難事了。
“只要不下雨,我每天都出來散步。”10月22日下午,桃嶺村詹家大屋組的詹水旺自豪地說,“我們桃嶺村現在可出名了,不少望江縣城的人,還特意開車到我們這里游玩呢。”
燈光、音響、LED大屏俱全的大戲臺;人造草坪、防護網、照明俱全的足球場;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的健身中心;能停放600輛小汽車的26個停車場;106公里的“戶戶通”兩側1400盞路燈;150余口“當家塘”全面整治;高達90%的綠化覆蓋率……住在這樣的鄉村,怎么會不自豪呢?
“2012年,我們村就在全縣率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,目前已累計建成省級中心村1個,縣級中心村2個,縣級整治點18個;先后投入6000余萬元,其中群眾自籌資金達800萬元。”余結飛說,該村也因此成為望江縣首個美麗鄉村建設整村推進村,環境越來越好。
生態立村 美麗的價值
對于好“顏值”鄉村有著向往的,當然不只是生活在美麗鄉村里的人們。
越來越美的桃嶺村里,有3000畝菜花基地、400畝茶園、500畝油茶和山核桃,以及與桃花嶺天然相配的200余畝冬桃基地……這些生態富民產業也在為桃嶺村的好“顏值”添磚加瓦。
于是,近年來,桃嶺村黨總支將目光瞄準了美麗經濟:因地制宜,大力發展鄉村旅游。
在這一思路下,該村建設了高標準游客接待中心、民宿、文化墻、生態停車場、農耕文化展示園、桃嶺大舞臺、全民健身中心、社會足球場等鄉村文化和公共服務設施,輻射帶動各屋場集聚化打造美麗鄉村點上“盆景”、線上風景,大大提升了旅游吸引力。
比如每年的油菜花系列賞游活動期間,該村就開展了主題攝影、農耕展示、花海風箏、愛國歌曲大家唱、鄉村美食、花海篝火營地帳篷晚會、花海健步行等一系列特色活動。
鄉村旅游帶來了人氣,也帶來了商機,不僅帶動了村里特色產業的發展,也帶動了農民增收。
“我家這個農家樂,每年能有十多萬元的收入。”桃嶺村詹家大屋組的詹結平談及鄉村旅游帶來的收益時說,“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的。我們這里又不是什么旅游景點,人家憑啥來花錢啊。哪知道,幾年工夫,村里就變了樣,成了城里人愛來的美麗鄉村。”
“近些年,我們村每年接待游客接近5萬人次,已辦起了20個農家樂、16戶民宿,全村人均收入超過1.3萬元。”余結飛說,下一步還將繼續在產業、文化、基建配套等方面發力,力爭把桃嶺打造成宜居宜游的文旅康養基地。
(全媒體記者 何飛 通訊員 常靜)